當年初識機械手表,小只知道那些個耳熟能詳的名字,以及隨著成年后只仰望PP為首的高奢手表,總覺得離生活很遠。直到本科快要畢業的時候,父輩甩過來一塊基本全新的浪琴,說你也要出入社會了,機械表是不可少的,拿去戴吧。于是那塊浪琴陪伴了我本科最后一年,直至出去北美。那會兒,對機械手表的概念和訴求,更多是功能性,無非也就是計時和運動了。那會兒的概念,更多的什么特級表,一檔一、一檔二之類的。
然后從J站、A站,拼命刷,最后入手了一直pre-owned近新的雅典UN的2263-68LE-3,典型的航海表;然后又因為雅典收購了Ebel的137機芯,對Ebel的1911系列感興趣,入手了更小眾的Ebel1911的9137260,后面發現有些功能高度重合。
時隔多年,互聯網行業的生活,加上容易出汗,電子產品的便捷和個人的偷懶,似乎表不再是生活必須?
這幾年開始商務談判,陸陸續續也發現很多同齡人迎合正裝風,可是對多汗體質的我,以及天天要敲鍵盤的我,手表還是觸不可及。直到最近公司談判,多年未見的宣傳系統老領導列席,提了一嘴:小X啊,怎么越活越年輕了啊,你家XX(親戚)說你現在還行啊,稍微注意下行頭啊。
想想也是,日常就是休閑風 運動風,雙手干干凈凈,不如,購入一枚日常使用的,功能全一些的?
預算倒是充足,可一下子迷茫了,回憶這幾年,對月相和日歷功能一直念念不忘,于是乎回看了JB的經典和JLC的大師,但是總覺得目前經濟下行下,直接入手,有點?奢侈?那不如買一個當年關注過的牌子?
于是回憶起當年想自己在北美用獎學金買表,量力而行,了解浪琴 艾美 名士 倚年華 豪雅這些個牌子的歲月。發現名士在歷峰下如魚得水,浪琴繼續鋪量策略,而“花式統芯”美,已然。搜了一下,居然只剩下電商平臺,索性價格尚可,外觀中意,不如,就當買來日常耗材?
加上自己不會考慮理財和出售,純粹自己喜歡就好(不然當年也不會入手UN和ebel這些冷門),何樂而不為?于是乎某天搜索,機緣巧合,加上某些平臺之前賠償的一堆券之類的,發現Price居然還行,然后就有了這塊典雅LC6078和后面的故事。
開盒,簡約,符合小的口味
特意選了非皮質表帶,八針明晰
后蓋清晰,這應該的ML155機芯,原型是ETA7751吧?
最后,順帶認證一下,感謝